用户注册 登录
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

Chico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ohaiwan.com/?44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分別自性緣起

已有 1555 次阅读2024-7-2 22:11 |个人分类:佛教文章|系统分类:个人日记

印顺法师

一者分別自性緣起,二者分別愛非愛緣起」 。 


  (一)分別自性緣起:為什麼會有一切事物這樣的現象?要知其所以然 ,必須探研它的原因,從它的原因上,就可以「分別」它差別現象的所以然 。「自性」,就是一一法不同的自體。「阿賴耶識」為諸法的因(緣)性,「依止」賴耶中各各不同的諸法因性的存在,所以有種種「諸法生起」。假若說 宇宙間唯有一法為因,那就無法說明這現實種種法的差別現象。阿賴耶不這樣,它在無始以來,就受種種諸法的熏習,所以能為種種法自性現起的緣性 。它能「為緣性」,所以「能分別」,就是能現起各各不同的「種種自性」 。

  【附論】奘譯的分別自性,指諸法各各差別的自體。這各各的差別自體,是由賴耶中無始的熏習而有;賴耶的種子有種種,所以能分別諸法自 性的種種。依真諦譯:諸法的種種差別,是因賴耶受種種熏習而生起的, 這點和奘譯相同。但說這種種不同的諸法,皆以賴耶虛妄分別為其自性, 自性,指諸法同以賴耶為自性,這與奘譯不同了。 

  (二)分別愛非愛緣起:「自體」,就是名色所構成的生命體。這名色的自體,在「善趣惡趣」之中,可以分為可「愛」的和「非愛」的。可愛的就是由善業所感得的善趣自體;不可愛的,就是由惡業所感得的惡趣自體。 

分別說明這種種差別自體的原因,就是「十二支緣起」,所以十二緣起「名分別愛非愛緣起」。因十二有支緣起的業感差別,所以有三界五趣四生的種種差別自體不同。平常多把分別自性緣起叫做賴耶緣起十二支緣起叫做業感緣起。實際不然,這二種緣起,在唯識學上,都是建立在賴耶識中的。不過,一在名言熏習上說,一在有支熏習上說。一切法皆依賴耶,就在這阿賴 耶上建立二種緣起的差別。雖有二種緣起,但它們是統一的,不是對立的。

  【附論】整個宇宙人生的構成,可以分兩類:一是差別不同的質料, 一是能夠令質料成為物體的組合力。如一支軍隊,其中有統領全軍與組織 全軍的長官,有被統領被組織而是組成軍隊基本要素的士卒,二者配合起來,就可以組成一支強有力的部隊(其實長官還是組成軍隊的要素)。如果在長官與士卒之間,缺少了任何一方面,是不能成為軍隊的。眾生也是這樣,質料因和組合因,缺一不可,質料因就是名言熏習,組合因就是有支熏習(業力)。

我們的賴耶中,有三界五趣各式各樣的名言種子,因和合因的業力不同,所以就有了五趣四生等果報體的不同。當現起了某一自體,其他的名言種子還是存在,但因缺少了配合的業力,暫時不能發現。 不過,在原始佛教的契經中,主要在說有支緣起;如論及質料因,那就是蘊界入了。


净界法师答:

     什么叫作「自性缘起」呢?就是我们在生命当中,造了很多的业力,这个业力有的时候是布施、持戒的善业,有的时候是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,这个业力都保存在阿赖耶识当中,而形成一个种子;这个种子,它能够生起诸法的现行,由善恶的种子生起的现行,叫作「分别自性缘起」。为什么叫作「分别自性缘起」呢?这以下解释它名称的由来。「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」,因为它能够「分别」,这个「分别」就是清楚分明不会错乱,它能够把每一个种子的自性(这个就是「自体」)它的差别自体表现出来。什么叫作种子的差别自体呢?比如说我们布施,这个布施的业,它种子的自体是能够招感财富;你修忍辱,这个忍辱业的自体是招感庄严;你修慈悲,这个慈悲的自体是招感长寿。它每一个业的种子,都有一个相应果报的招感自体,所以这个业种子,在阿赖耶识保存的时候,是个个差别的,你造什么业,这个业种子它招感的果报,就各式各样不同。同样是善业,但是这个善业的本身,也是各式各样。所以这个「自性缘起」就是:在阿赖耶识当中,有很多差别的业的自体,而这种业的自体,都是由种子的方式来保存的,所以叫作「自性缘起」。这是引生诸法的亲因缘,比如葡萄的种子,它一定产生葡萄;苹果的种子,就产生苹果:就是它有它差别的自体。


妙境长老

  「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,是名分别自性缘起。」
 
  第一个自性缘起怎么讲呢?就是依止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而现起一切法,这就叫做分别自性缘起。「自性」就是自体,他本身的体性是不同于他法的。譬如色法,就有色法的体性。地有地的体性,水有水的体性,人有人的体性,风有风的体性,每一法有他本身的体性,所以叫做「自」,就是不同于他法的。又譬如受想行识,受有受的体性,想行识也是各有各的体性,所以叫做自性。每一法的自性都是因缘生起的,由因缘才能生起。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,它才能现起,不然的话它不能现起的,不能生起的。
 
 
  「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。」
 
  怎么叫做分别自性缘起呢?「以能分别种种自性」。「分别」这个字不容易解释,我看了这么多注解的参考书,也是很难有一个恰当的句子解释它。或者说这个「分别」就是不混乱的意思,就是很分明的。譬如说是无量劫来、无始时来界,这个杂染品类诸法的熏习太多了,没得果报的种子太多太多了。但是你以前熏习了很多的种子,现在又继续地熏习,而他不混乱。我们的贪心一动的时候,他就能熏习以前那个贪的种子,使令他力量加强,他不乱。他不会你是贪的熏习而跑到瞋那里去,不会的。你做善事的时候,他就是在善那里发生作用,不会跑到恶那里去;你做恶事的时候,不会跑到善那里去,他不乱,所以叫「分别」,能分别增长他的力量,能做种种自性的缘起。我们姑且这么解释,就是不混乱,很分明的,不会错乱的。
 
  因为阿赖耶识他有这种作用,就是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杂染的熏习,而他能够不错乱的为种种的自性做缘性,使令它生起。各式各样的自性,「种种自性为缘性故」,为他做生起的缘性,为它做缘。「性」,在这里当「功能」讲,帮助它生起的功能,使令他生起的功能,那么就叫做「缘性」,那么这叫做「分别自性缘起」。
 
  这个「分别自性缘起」还是没有说明白,再讲一讲:譬如生了瞋心,就熏习了瞋心的种子加强了,加强了的时候等到再有一个不顺心的因缘的时候,由所缘缘的境界的引发,加一个不如理作意的帮助,那个瞋心种子就现出来了,那么这叫「自性缘起」。或者是贪心,其他一切的心情都是一样的,这是一种解释,这是纯在心里上的解释。
 
  若说是论果报,譬如说我们做人的果报,我们做了五戒十善,我们没有做五逆十恶,我们也没有修四禅八定,将来得人的果报,人的色受想行识就出现了。色有色的种子,受想行识各有各的种子,这个种子出现了,那么这也叫做「自性缘起」。这印顺老法师称之为『名言熏习种子』,这个名言熏习种子也纯是在心里上说,因为一切法都是心,这个名言熏习下面有解释。
 
  这个名就是言,因为若没有名字你是不能说话,所以名就是言。而名的言一定是内心有分别,内心有分别你才能说话,所以名言和内心的分别也是不可以分离的。这样说怎么叫做缘起呢?就是你心里一分别就是有了缘起了,不管你有什么分别,都是如其量的熏习在阿赖耶识里面,再有因缘的时候,以前熏习的又现出来,这叫做名言熏习。说话的时候,也就是你内心分别的时候。说我做事情有什么活动,活动也是内心的分别,你心里面不分别的时候你不能有活动。所以发出来语言,或会做各式各样的行动,都是内心在活动。不过有的内心的活动不表现在行动上,不表现在语言上,只限于第六意识,也有这样的分别,也有这样的思想。所以思想分两类:一个是只限于意识,一个是表现在身语上面,分这么两类,但都是心,各有强弱的不同。有的虽然不表现在身语上,但是力量非常大,有只限于内心里面的妄想,力量小,但表现在身语的时候力量就大了,也是各式各样的情形,那么这都叫做名言熏习种子,由此种子现行了的时候就叫做「分别自性缘起」。
 
 
  「复有十二支缘起,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。」
 
  前面说分别自性的缘起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,这个种子现出来行动了,表现于外的时候,发生作用了,叫做「分别自性缘起」。我们通常说叫做赖耶缘起,阿赖耶识缘起。「复有十二支缘起」,「十二支」我们通常说是十二因缘,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。这十二支缘起,「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」,这叫做分别爱非爱缘起。「爱非爱」就是所得的果报是可爱的,那么叫爱缘起;所得的果报是不可爱的,那么叫非爱缘起。什么叫做爱非爱呢?
 
 
  「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。」
 
  就是你做了善法,你就在善趣得果报,或在人间或在天上;若是做恶事,就到三恶道去受果报,就是恶趣,恶趣就是非爱的缘起。人间天上就是好一点,就是爱缘起。「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」,这个「自体」就是生命体,有人的生命体、天的生命体、有三恶道的生命体。这些有爱非爱的种种的自体,就是善趣恶趣的差别,因为你这个阿赖耶识能够很分明地为爱非爱种种自体生起的因缘(这个「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」的「为」字放在上面),所以叫做「分别爱非爱缘起」。
 
  「分别爱非爱缘起」和「分别自性缘起」有什么差别呢?通常介绍佛法的书的作者,说「分别爱非爱缘起」叫做「业感缘起」,就是他的业力招感而得的爱非爱的果报。其实还是不能离开阿赖耶识的,也是「赖耶缘起」,也是阿赖耶识的缘起。在因缘、次第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里,看前面文的意思这个「分别自性缘起」就是因缘,是一切法生起的真因。这个「分别爱非爱缘起」是增上缘,也是非常有力量的,力量也是非常大的,没有这个增上缘也是不能现起的。这因缘若要现起,一定要有增上缘的帮助,不然是不能现起的。
 
  譬如说是「无明缘行,行缘识」,这是增上缘。「行缘识」,譬如说这个人前生是个女人,他在投胎的时候变成男人了,为什么呢?因为「行缘识」。比如一个女人生存了一生,或者几十年或者一百年,她的心情总认为自己是女人,他的思想就是这样子,但是死掉了以后,再投胎的时候变成男人了,为什么他的思想会变呢?为什么投胎的时候她变了,变成男人的想法了呢?「行缘识」,就是业力,业力使令他变了。业力变了,这是增上缘。要说因缘,就是他虽然是女人,但是他的阿赖耶识里面有男人的业力,有男人思想的种子,但是因为那个业力帮助那个种子,他就变成男人了。就是增上缘帮助因缘,所以就改变了。男人也是一样,男人一生都做男人,然后第二生变成女人了。又比如这个人将来怎么会变成牛了呢?就是「行缘识」。这样子说呢,就是虽然有因缘,但还要有增上缘的业力的帮助,所以说增上缘也是很厉害的。
 
  「无明缘行」,这也是增上缘。无明的烦恼帮助你去造种种错误的事情,或者是做有漏的善法。这个无明和业他们两个的关系是增上的关系。比如说有一个人做事,别的人同他合作去帮助他,就是以某甲为主,某乙为辅,某甲自己做什么事我们可以譬喻为因缘,但是某乙去帮助他就是增上缘,可以这样譬喻。譬如说「无明缘行」,这个「行」他本身有他的因缘的,无明去帮助他就变成增上缘了。现在说「复有十二支缘起,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」,主要是他的业力就是增上缘的力量,使令他有这样的现象生起。
 
  「十二支缘起」,十二支的缘起:「无明缘行,行缘识」,主要就都是增上缘。「识名色六入触受」,「触缘受」也是增上缘。「受缘爱」也是增上缘,受本身有他的种子的,但是由受来引发他,所以受也就变成增上缘了。「爱缘取」,这里面有多少是因缘,因为这个「取」是爱增长名之为取,所以这里面有因缘的意思。「取缘有」,这是增上缘。「有缘生」,这和「行缘识」的意思是一样的,那也是增上缘。所以十二支缘起里面多数是属于增上缘。是名「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」,为爱非爱种种自体现起的缘性,所以叫做「分别爱非爱缘起」。
 
  这两种缘起,一个主要是因缘,一个主要是增上缘,从这两方面意义的不同分成两种缘起。但是这两种缘起不是对立的,不是分开的,是统一的。就是一个缘起里面,有一个主要的因缘,还要一个增上缘,是这样意思。在后面的文还有一个意思,比如我们得的果报,我们身体的果报主要就是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是果报主。而果报主本身是无记性的,阿赖耶识是无记的,不能说他是善也不能说他是恶,但是这个果报主的出现是由善恶的业力帮助他出现的,所以那就正好是一个增上缘的意思。这是在佛法里面分成这两种缘起,但是在《阿含经》里面,或者其他大乘经里面,多数是说十二缘起的分别爱非爱缘起,少数的地方说到阿赖耶识的分别自性缘起。如果是从内心的分别来说,那就是深一层的解释的时候,深一层的思惟的时候,深一层的观察的时候,一切法都是心的变现,那就是分别自性缘起了。离开这一念的分别心,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。
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支持

雷人

难过

搞笑
 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用户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珍珠湾全球网

GMT+8, 2024-10-22 12:12 , Processed in 0.037348 second(s), 9 queries , Ap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