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若依他起自性,实唯有识,似义显现之所依止」,前面说过「阿赖耶识为种子,虚妄分别所摄诸识,是无所有,非真实义显现所依」,那叫做依他起。这个依他起自性,究竟说的什么呢?就真实来说,就是指一念的分别心,这个一念分别心就是依他起,他是阿赖耶识为种子而显现的,「实唯有识」。
「似义显现之所依止」,这个似义显现前面说过,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,就是遍计所执。这个遍计所执的依止处,依止依他起而现出来的,这样说这个依他起为遍计执的依止处,应该叫做「他依」。「云何成依他起」呢?他应该叫做「他依」才对,但是说他是依他起,倒过来说,说他是依他起。「何因缘故名依他起?」什么理由得名为依他起呢?这是两个问题,一个是问依他起本身的道理,一个是问他的名称,这底下就回答这个问题。
「从自熏习种子所生,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;」
他为遍计所执的依止,这个是另一回事;从依他起本身来说,他是「从自熏习种子所生」。就是我们这个明了性的心,处处分别执着的分别心,他怎么有的呢?他是从他自类的熏习,他自己的熏习成就的种子生出来的。就是我们这个分别心一动,分别此、分别彼、分别善、分别恶,各式各样的分别,你一分别的时候就在阿赖耶识里面熏成了种子,你怎么样分别就熏成那样的种子。我们向别人说话,有的时候可能说话实的,有可能也会说虚妄的话,但是这个分别心对阿赖耶识来说,一点也不能隐藏的,你怎么样分别,阿赖耶识就怎么样受熏,完全是真实的,一点虚伪没有的。所以「从自熏习种子所生」,这个我们一念的分别心,就是从自己以前的熏习的种子生出来的,分别心是这样来的。表面上是外面的境界作缘-作所缘缘,这心才动起来,心动起来各式各样的分别,但是实在是从里面的种子现出来的。佛法是这样子来解释我们这一念心的,心是这样子。
「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」,这个「他」就指种子说的,依他的种子为缘而现起的这一念分别心的,所以叫做「依他起」。这个「他」字是指种子说的,「因缘」是在指自己的熏习的种子,就是亲因缘,指亲因缘的种子为我们一念分别心的因,心是从这个东西生出来的。在十二因缘里面,无明缘行,行缘识,那个是指增上缘说的。这里说依他种子的缘起,是指亲因缘说。这样说,这个明了性的心,从这个熏习的种子现起,这样讲。
「故名依他起」。我们学习这个唯识的理论。我们这个记忆力要强一点,你要记住他,记住心是怎么有的?是这样来的。照理说这是从我们社会上一般的情形看呢,应该是很合道理。譬如说做医生的人,他就是学习医生各式各样的这种什么病,什么药,怎么样用什么药治什么病这些事情,你学习了,就熏习在阿赖耶识里面,然后他就可以用,他会看什么病,然后开什么药方这样治病。若是我们没有学过的没有办法,这心里面没这个种子,你现不出来,不知道这是什么病,也不知道有什么药,都不知道,事实的确是这样子。所以,这个心理上的活动「从自熏习种子所生」,所以叫做「依他起」。
「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,名依他起。」
这又是第二个回答。「生剎那后」,由这个熏习的种子,一剎那间一动出来这样的分别心,「无有功能自然住故」,他没有能力继续地存在,他一剎那就灭了,这个心一剎那间就灭了。说还是继续分别嘛,继续分别继续有种子剎那的生起,他没有能力自然地安住在那里。那么这表示他是生了就灭,生了就灭,即生即灭的。但是相续不断的生灭,使我们感觉到好象没有生灭,我们的心是钝的。这个佛的智慧,佛能够知道这个心的剎那生灭,能见到这个剎那生灭的境界。
这个「自然住」容易引起误会,譬如说「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」,那么有别的因缘的支持,他就继续住下去了吧?容易有这个误会,实在不是这样意思。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意思是什么呢?就是前面,由自熏习的种子,一剎那间生起是亲因缘,只是亲因缘还不行的,还要有所缘缘、要等无间缘、还要增上缘,还要有其他的因缘同这个因缘和合,这一念心才能生起的,不然他不生起。
我们以前也解释过,增上缘里面,譬如眼识以眼根为增上缘,没有眼根的话,虽然有眼识的种子,没有眼根,眼识就是不能动了,没有眼识了。譬如说我们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的生起要有作意的心所作增上缘,作意的心所。说是内心里面有很多杂染的种子,是的,但是杂染种子不是决定会发生作用,因为你若用如理作意的时候,他就不生染污心,这个心是很活的,这变化性是很大的。说是有因缘,也还要看增上缘的情形怎么样。所以要有增上缘,也要有所缘缘,各式各样的情形,这个心一剎那间才能发动出来,就发生作用了,那叫做「住」,一剎那间发生了作用。你继续地有因缘,有种子,有亲因缘,有所缘缘,有如理作意,你这个清净心继续地发动,继续发动这清净心。如果忽然间失掉了如理作意了,那么就是不如理作意又活动了,那就又不清净了。
所以「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」。假设,这一剎那间生起了,他能够相续下去,第二剎那还不灭,那就继续住下去就常住了,就不可能会转变的了。譬如说有染污的种子生起来一念心的话,他一剎那间生起来不灭,由第二剎那,第三剎那相续下去,那就永久是染污的,没有办法改变了。因为他是剎那间灭了,还继续要有作意来引导他,那就可以转变,清净心可以转变为染污心,染污心也可以转变为清净心。这样的解释,在事实上非常符合,在事实上的确是这么回事情。如果不这样解释,你很难解释在事实上为什么有这样千变万化的境界,这个心理上的变化很多很多,为什么会那样的变化呢?你很难解释。所以「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,名依他起」。
这样说,前面是由亲因缘,「自熏习种子」一剎那间就生起了,所以叫做「依他起」。第二个理由,若有其他的因缘还可以受到影响,他也是念念生念念灭,即生即灭的变化,变化性很大的,所以叫做「依他起」。这是因为有这样的义,所以叫做「依他起」。因为有这样的义,所以名之为「依他起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