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卷十二頁云:
云何六事差別所緣毘缽舍那?
謂尋思時,尋思六事。一、義。二、事。三、相。四、品。五、時。六、理。既尋思已;覆審伺察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義?謂正尋思如是如是語、有如是如是義。如是名為尋思於義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事?謂正尋思內外二事。如是名為尋思於事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相?謂正尋思諸法二相。一者、自相。二者、共相。如是名為尋思於相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品?謂正尋思諸法二品。一者、黑品。二者、白品。尋思黑品過失過患,尋思白品功德勝利。如是名為尋思於品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時?謂正尋思過去未來現在三時。尋思如是事,曾在過去世,尋思如是事,當在未來世,尋思如是事,今在現在世。如是名為尋思於時。
云何名為尋思於理?謂正尋思、四種道理。一、觀待道理。二、作用道理。三、證成道理。四、法爾道理。
當知此中由觀待道理,尋思世俗、以為世俗,尋思勝義、以為勝義,尋思因緣、以為因緣。
由作用道理、尋思諸法所有作用。謂如是如是法,有如是如是作用。
由證成道理,尋思三量。一、至教量。二、比度量。三、現證量。謂正尋思如是如是義,為有至教不?為現證可得不?為應比度不?
由法爾道理,於如實諸法成立法性,難思法性,安住法性,應生信解;不應思議,不應分別。如是名為尋思於理。